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題 - 駿伯勞動關系網論壇 (http://syd-pc.com/bbs/index.asp) -- 政策法規 (http://syd-pc.com/bbs/list.asp?boardid=4) ---- 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 養老統籌基金缺口減緩200億 (http://syd-pc.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0700) |
-- 作者:zphr108 -- 發布時間:2015-2-27 9:53:00 -- 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 養老統籌基金缺口減緩200億 據新華社電 中國社科院發布報告稱,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2012年擴大為19個。延遲退休被認為是解決養老金收支缺口、緩解勞動力不足、應對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靈丹妙藥”。隨著《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發布,爭議多時的延遲退休議題是否重新浮出水面? 根據國務院14日公布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近四千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告別“免繳費”時代,也意味著中國養老“雙軌制”正式終結。 根據一些專家的估算,養老并軌后,近四千萬人未繳部分視同繳納,單位今后還要負擔工資20%,將是一個數萬億元的“缺空”,對已經緊繃的養老金總盤子帶來巨大壓力。 而根據延遲退休改革方案設計參與者、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中心主任楊燕綏等專家表示,一方面老齡人口龐大,一方面年輕勞動力短缺,三個繳費者供養1個領取者,養老保險賬戶入不敷出。“財政部2014年一季度開始就承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出現了6億元缺口,意味著退休制度改革已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地步。”楊燕綏表示。 有研究顯示,退休年齡每延遲一年,養老統籌基金可增長40億元,減支160億元,減緩基金缺口200億元。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延遲退休必須有一系列制度紅利兜底,不能讓延遲者吃虧。比“一刀切”更好的是彈性退休,首先可以從女性開始,允許有意愿的女性工作者55歲退休,實現男女平等;其次,通過政策引導,實現正常退休、提前退休以及超齡退休的福利差異,清理越早退、養老金越多拿的“倒掛”政策;最后,針對就業和勞動力人口、收入分配等因素,逐步提高退休年齡上下限。 延遲退休改革“大考”百姓四大關切如何回應? 延退牽涉數億城鎮職工切身利益,存在明顯的不同利益考量和改革期待。延遲退休如何推進,首先需要解答億萬群眾的關切。 ——群體化差異明顯,利益如何協調? 新華網發展論壇一項2萬多人次參與的調查顯示,如果2018年起實施延遲退休,超過92%的人反對。普通職工和重體力勞動者反對的主要理由是工作權力利益小,“想早拿養老金享受生活”等,而一些黨員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支持,仍存“特權階層繼續保有權力”質疑。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贊成與反對延遲退休的聲音兼有,就要求政策制定要考慮對不同人群的影響,根據社會不同行業設計彈性退休制度,解決好各群體間的政策公平。 ——費率高年限長,個人和企業繳費是否應該下降? 社會上有“月薪一萬,養老金繳滿30年27年才能回本”的說法,引發養老金“交的比拿的多”等質疑。 匡賢明表示,這一算法不對。經過精算,60歲退休,計發139個月,約合11.6年。領到這個月數就不虧,超過就賺了,與27年相去甚遠。但我國養老金單位繳費率偏高,政府財政支出偏低,對這一代人不公平,也對企業轉型不利,繳納稅費應當降低。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 ——年輕人工作難找,老年人還延退,會不會對就業形成“雙向擠壓”? 目前,全國每年畢業大學生700多萬人,就業壓力年年遞增,再延遲退休,年輕人工作豈不是更難找?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延遲退休牽涉廣泛,對年輕人就業有影響,但同時也減輕了年輕人供養退休人員的負擔。世界范圍內,英國、日本、瑞士等國的退休年齡都超過60歲,德國甚至達到67歲,發達國家的一些經驗可研究。 ——從“計劃生育好,國家來養老”到養老不能全靠政府,是不是政府在甩包袱? 有網友表示:“30年前說‘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20年前說‘計劃生育好,政府幫養老’;10年前說‘養老不能靠政府’;現在我們老了,說適時推遲養老計劃,我們怎么辦?” 匡賢明等認為,養老保險制度設計是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共擔的機制。但目前政策制度設計中將機關事業單位基礎養老金替代率設置過高,導致支付壓力的產生,政府支出結構上應該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