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省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逐步落實,截至今年5月底,我省950多萬返鄉農民工中已有850萬人實現了再就業,與此同時,民營企業用工需求旺盛。
周口市日前向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提交一份《人才需求情況調查與對策措施》,從數量上來看,該市人才需求總量明顯增加;從需求單位來看,該市民營單位成為主流;從招聘崗位上看,專業技術人才大受青睞。
日前落幕的“ 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結果更顯示民營企業用工需求最旺盛。“ 民營企業招聘周”期間,我省共有6079家民營企業參加,提供了16萬多個崗位,然而簽訂就業意向的只有8.8萬人( 其中,高校畢業生2.7萬人,進城和返鄉務工人員3.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2.6萬人)。據勞動部門介紹,民營企業是這次招工的主力,但由于民營企業不能夠和求職者簽訂勞動合同,使一些勞動者不愿到民營企業,所以造成了大量崗位空缺。
民營企業用工需求旺盛的背后,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一方面是大量的愿到民營企業的求職者想做的崗位,但企業不需要;另一方面,企業需要的人又招不到。“ 不少民營企業反映,他們需要具有一定技能或具有一定學歷的人才,但招不到。這說明勞動力并不是真正的供大于求,而是人才供求結構出現了問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說,“ 當然,這也說明我省求職者和崗位能夠對接還存在一定距離,存在一個銜接的問題。
民營企業不僅存在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在維護職工勞動權益的問題上還存在一定的不足。最突出的就是勞動合同簽訂率低。“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去年5月1日實施至今,在我省受理的2.2萬件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案件中,由未簽訂勞動合同引發的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約占三分之一。這也說明我省企業與求職者簽訂勞動合同率較低。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這位負責人對記者說,由于我省技能人才培養和民營企業用工需求依然有較大的差距,加上民營企業不能較好地遵守勞動法律法規,所以人才市場供求結構性矛盾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將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