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工組織在其22日發布的報告中警告,全球超過七成的勞動者(按2020年數據估算,即34億勞動者中的24億人)可能會在工作中遭遇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健康風險�,F有的職業安全與健康保護措施,在應對由氣候變化引發的風險上顯得力有未逮。
報告顯示,每年大約發生2287萬起由過熱工作環境所導致的職業傷害事件,其中包括約18,970例死亡病例以及209萬個“傷殘調整生命年”損
失�!皞麣堈{整生命年”這一指標衡量的是因疾病所致的早逝或傷殘所帶來的健康壽命損失。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曾強調:“全球變暖時代已落幕,全球沸騰時代已然來臨。”國際勞工組織進一步指出,氣候變化通過增強紫外線輻射、加重空氣污染、助推蟲媒傳染病等多種途徑,對勞動者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在采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務必重視并加強勞動者的職業安全與健康保護。
隨著全球“沸騰”,職業性中暑成為愈發需要關注的問題。在中國,《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已將其列為法定職業病類別之一,并細分為三類:
熱痙攣:在高溫環境下進行體力勞動時,由于大量出汗后可能出現短暫、陣發性的肌肉痙攣,尤其以雙側腓腸肌最為常見,伴有肌肉收縮疼痛,體溫通常正常。
熱衰竭:高溫環境下工作的勞動者可能會出現以血容量不足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癥,表現為多汗、皮膚濕冷、面色蒼白、惡心、頭暈、心率加快、低血壓、尿量減少等癥狀,體溫通常升高但不超過40℃,有時伴發眩暈甚至暈厥。實驗室檢查可能顯示血細胞比容上升、高鈉血癥、氮質血癥等。
熱射�。ò丈洳。涸诟邷貤l件下的勞動者,如果出現體溫顯著升高(≥40℃)及意識障礙的核心臨床表現,例如皮膚干熱、無汗、譫妄、昏迷,甚至伴隨全身性癲癇發作、橫紋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等,則屬于此范疇。
關于中暑是否屬于工傷范疇,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四款的規定,若勞動者患有職業病,應當認定為工傷。此外,《防暑降溫管理辦法》第十九條明確指出,勞動者因高溫作業或高溫天氣作業導致中暑并被診斷為職業病的,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待遇。
對于用人單位強迫勞動者在不具備防暑降溫設施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冒險作業的情況,勞動者有權拒絕執行。一旦在高溫環境下出現疑似熱射病癥狀,并被確診為熱射病,勞動者可以通過尋求專業法律援助,或撥打全國統一的12333服務熱線尋求幫助。
相關閱讀:HR應對離職面談的四大策略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
時間: 2024-04-24 16: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