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勞動關系網 >行業新聞

公司新聞
行業新聞

5月1日醫保新政實施,將有什么變化?

  最近關于醫保的大動作還挺多的,5月1日又有一個醫保新政要實施了。

  門診以后可以使用醫保報銷了嗎?

  原來統籌基金只管住院,個人賬戶負責門診,這就導致老百姓但凡要報銷就得去住院。新政實施后,現在門診也同樣可以報銷,不需要去住院了。將共濟保障延伸到門診是這次改革的核心。過去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可以簡單總結為“統籌基金管大病,個人賬戶管小病”。這是當時的發展階段決定的,在經濟支撐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要首先滿足老百姓解決大病的最大愿望。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統籌基金的保障能力越來越強,個人賬戶的局限性卻日益凸顯:盡管不斷計入,但由于僅能自己使用,導致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積累差距過大,家庭成員間也無法共濟。

  這樣的制度導致了“小病大養”(住院)現象,職工醫保的住院率達到了19%,老年人的住院率達到了40%。特別是老年人患慢病的比較多,要想報銷干脆住院去。新政提出,建立普通門診統籌,逐步將門診里多發病、常見病納入醫保統籌基金報銷,不再靠個人賬戶解決。同時,加強慢性病、特殊疾病的門診保障,將費用高、治療周期長的疾病門診費用逐步納入門診保障范圍。此外,參保人除了在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可以持醫院外配處方在定點零售藥店結算和購藥,符合規定的也可以使用統籌基金支付。

  個人賬戶可以給家庭成員共同使用嗎?

  新政中,個人賬戶允許家庭成員共濟這一變化引起廣泛關注。這意味著,職工個人賬戶的使用范圍由原來只能自己用,拓展到家庭成員可以共同使用。具體有三方面表現。

  一是職工個人及配偶、父母、子女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時,發生的個人支付醫藥費用(即統籌基金報銷后),均可以由職工個人賬戶支付。

  二是,在定點藥店購藥、購買醫療器械、購買醫用耗材,均可以用家庭成員的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支付。

  三是,職工的個人賬戶還可以用于本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的個人繳費。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說的家庭共濟是針對個人賬戶,不是指統籌共濟的大池子。對大池子的統籌基金,仍然是按照權責對等的原則,根據參保繳費的情況來享受相應的待遇。也就是說,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享受統籌基金報銷的相應待遇,參加居民醫療保險的,享受居民醫保基金報銷的相應待遇。

  個人賬戶的錢減少了會影響待遇嗎?

  個人賬戶過去一直由單位繳費和個人繳費兩部分構成。根據我國現行醫療保險體系,職工個人繳費部分,全部計入個人賬戶。用人單位繳費部分則劃分成兩塊,一塊劃入統籌基金,一塊劃入個人賬戶。劃入個人賬戶的比例一般為用人單位繳費的30%左右,具體比例由統籌地區綜合多方面因素確定。

  簡單來說,過去醫保個人賬戶里的錢,是個人醫保繳費的全部和單位醫保繳費的30%。此次改革后,單位繳費部分不再計入個人賬戶,同時,個人繳費部分按照個人繳費基數2%計入個人賬戶。

  簡單算賬可見,個人賬戶的錢少了,統籌基金的錢多了。有人擔心,個人賬戶的錢少了會影響待遇嗎?職工個人“虧”了嗎?

  陳金甫表示,如果改革到位,基本上每個人的個人賬戶新的計入都會減少。但是,改革后個人積累仍然歸個人所有,權益沒變。個人賬戶新計入的減少并不意味著整體保障功能降低。

  他解釋,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的“一少一多”體現了制度的輪換:普遍個人賬戶的新計入減少,并不意味著職工的保障會損失,而是被放到了共濟保障的大池子里,形成了新的保障機制。

  “個人賬戶的多少,對當下個體來說,有多和少的區別,但制度上來說共濟保障更具有風險防范功能。”

  陳金甫表示,新的保障機制總體上基金平衡轉移,保障效能將顯著放大,既用于實實在在的醫療服務購買,又有利于人群基金的共濟,更有利于長遠制度的可持續性發展。

  “如果說我們把所有籌上來的錢都放到每個人的口袋里,那明明白白,但這沒有共濟保障作用。每個人去繳費參保購買醫療服務的時候,這就形成了保險。保險共濟機制就是用大數法則化解社會群體的風險。”陳金甫說。

  影響在藥店使用醫保嗎?

  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錢基本都花在了藥店,根據國家醫保局提供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定點醫療藥店約39萬家,個人賬戶每年用于定點藥店的藥品費用支出約在2千億元以上。新政逐步落地后,職工在藥店購藥結算將發生一定變化。

  變化之一,是將統籌基金報銷延伸到了藥店。也就是說,不僅個人賬戶可以在藥店結算使用,參保人在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診后,也可以憑醫生開具的外配處方到藥店購藥,所發生的符合規定的費用與醫療機構享受同等的報銷待遇。

  變化之二,是拓寬了個人賬戶使用范圍。個人賬戶不僅可以用于在藥店購藥,還可以購買醫療器械、醫用耗材。此外,對符合條件的網上醫藥服務,基金也可以按規定給予支付。

  個人賬戶使用“拓圍”,意味著可以自由使用了嗎?

  “拓圍”同時,新政也對個人賬戶的支付范圍加以限定。明確個人賬戶不得用于公共衛生費用、體育健身或養生保健消費等不屬于基本醫療保險保障范圍的支出。社會上有聲音認為,個人賬戶是自己的錢,可以自由支配。對此,陳金甫表示,個人賬戶不完全是個人隨意使用或者可以無限擴大范圍的。他明確了幾個概念邊界:個人賬戶的使用在你,但是個人賬戶仍然是基于社會保險法以及相關法律設計的基金,這個基金是用于社會保險的,是防范疾病風險的定向使用。希望用個人賬戶購買保健品、進行健身養生消費,從而減少疾病,這是混淆了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做好健康自我維護是個人責任,當真正發生疾病風險的時候,社會保險給你一定的保障,這是社會責任。

  不僅如此,從現階段我國醫保基金的支付能力看,也還無法支付非醫療費用的支出。

  樊衛東表示,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的制度主要目的是解決全體參保人員的疾病醫療后顧之憂,是保障公民在患病時的基本醫療需求。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基金支撐能力所限,我們的保障還不能脫離現在的發展階段,還只能保障基本。“換句話說,醫療保險基金現階段還沒有能力和空間去支付非醫療費用的支出”。

  2021年1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735號國務院令,公布《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并將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關閱讀:最新!2021年養老金上調約4.5%!

 

作者:中國勞動關系網 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 時間: 2021-04-27 11:07

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凡本網的所有原創作品,包括標有“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中國勞動關系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您因版權等問題需與本網聯絡,請在15日內聯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