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位置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公司新聞
73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減薪幅度超30%

“再沒有比工資更重要的問題了”

汽車大亨福特曾這樣說過。當CPI高漲時,加薪成為了職員們的最大企盼。而事實往往事與愿違,據網易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6551名受訪者中,過半數受訪者表示近兩年工資“沒漲”或“不漲反降”,僅21.1%受訪者的工資漲了10%以上,跑贏了CPI。

從上市公司中報數據也可見一斑。截至8月30日,滬深兩市1619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8年半年報,與去年同期相比,有268家上市公司現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同比出現負增長,除去兩家此項數據為0的公司后,占上市公司的16.57%.其中,“降薪榜”排名前十位的公司,降幅都在70%以上。

73家公司連續兩年減薪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回落,企業利潤嚴重下滑。根據Wind數據顯示,上市公司上半年整體業績雖然處于增長通道,但增速下降,凈利潤同比增長16.4%.不太樂觀的數據加大了對員工減薪的威脅。

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在今年中報中,268家公司已經開始了減薪行動,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達15%.其中,有29家公司降幅都在50%以上。豫能控股、ST中冠A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比2007年同期更是大幅減少了9成多。

但事實上,減薪并不是從今年才開始的。據Wind數據分析顯示,去年中期減薪上市公司達291家,整體降幅也超過今年兩個百分點。去年排名前十位減薪上市公司,降幅均高達80%以上。其中,ST科健、S*ST東泰、ST賢成、S*ST圣方四家公司同比下調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均超過9成。

廣發證券一位分析師表示,實際上每年都會有不少下調員工薪酬的公司,只不過去年上半年通脹并不明顯,而且大家對股市的投資熱情已經完全將關注焦點轉移。

此外,將兩年數據對比后,不難發現,在今年實施減薪的268家上市公司中,有73家公司從去年開始就已經下調了支付給職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占比達27.2%.數據統計結果顯示,這73家連續兩年減薪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減幅達到30.4%,同比去年上半年高出10.6%,減速明顯加快。

其中,今年上半年蟬聯“降薪榜”排名前十位的公司有一半之多:宜華地產由去年下降16.4%升至下降79%;北巴傳媒從下降46.1%升至下降78.1%;S*ST北亞去年上半年減少70%,今年同期減少77%;ST石峴和ST賽格都從減少一成多急升至減少7成以上。

49家公司賺錢也減薪

企業利潤與員工工資仿佛是命運共同體。不過,利用減薪壓縮成本似乎也并不是良策。今年中報顯示,部分公司下調“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后,公司業績仍然巨虧。

今年中報顯示,“減薪”榜首的豫能控股上半年凈利潤虧損額近1.4億元,比去年同期縮減323.74%.北巴傳媒、太極實業今年中期支付給員工的現金項目同比也下降逾70%,而業績相比2007年同期也是下降了25.88%和31.48%。

不過,也有一些公司并不是簡單因為公司業績虧損而從員工工資“開刀”。據Wind分析顯示,1619家公司中1400家上半年盈利,219家公司虧損。可見,減薪公司中有49家仍是業績飄紅企業。

僅今年中期“減薪”前20位的上市公司中,就有四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有較快增長。宜華地產中期凈利潤達0.12億元,同比增長261.07%,但同時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則下降了近8成;華聯股份中期盈利達0.22億元,同比上漲40.09%,上述員工支出項目則下降了近7成;東方市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漲33.03%,員工支出項目下降了58.3%;而天保基建中級凈利潤同比漲幅達146.61%。

對此各公司都有解釋。宜華地產證券部工作人員透露,今年中報顯示支付員工現金項目大幅減少只是由于公司上半年完成對借殼公司——麥科特光電的收購,在中報減去了麥科特公司這一部分的數據。

華聯股份董秘辦工作人員表示,由于公司進行了資產重組,賣掉部分店面后,員工也相應減少了。據了解,華聯股份于去年年底公告計劃出讓旗下6家百貨門店,買入華聯綜超持有的公司股權。而轉讓的6家門店中,有4家2007年度中期虧損。

天保基建證券代表也稱,公司在去年下半年進行了資產置換,將原資產質量較差的水泥類資產置出公司,將盈利能力較高的房地產類優質資產置入公司,從而發生人員變動。

但據記者了解,即使業績飄紅也在減薪的公司并非不存在。海泰發展董秘辦工作人員就透露,其上半年的業績上漲了71.99%,但是由于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所以公司采取降工資的方式以刺激員工。他說,如果下半年業績能追上并實現全年目標,就會補回之前獎金。

“現在很多企業預期下半年調控政策繼續從緊,經濟增速也會持續下滑,因此為保證持續盈利,不排除有些企業會在一定程度上縮減員工開銷,像減少新進員工,對現有部門進行整改等等。”據一家知名勞動力派遣公司的負責人透露。


[共2頁] [1] [2]
上一頁 下一頁
作者: 來源: 新快報 時間: 2008-09-18

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凡本網的所有原創作品,包括標有“中國勞動關系網”版權LOGO的圖片,版權均屬于中國勞動關系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勞動關系網”和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您因版權等問題需與本網聯絡,請在15日內聯系[email protected].